【作文推荐】典故的优秀作文20则


20则【作文推荐】典故的优秀作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则关于典故作文素材,点击查看更多作文素材


典故的作文素材:(1):

【拼音】:jiē zhǒng r zh

【解释】: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示例】:台湾之割,青岛之割,威海之割,~。 ◎章炳麟《箴新党论》

【近义词】:联翩而至、川流不息、接二连三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的作文素材:(2):

【拼音】:mo s dn kāi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反义词】:冥顽不灵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典故的作文素材:(3):

【拼音】:gěng gěng y hui

【解释】: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示例】:同学之间应团结互助,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

【近义词】:牵肠挂肚、念念不忘、铭心镂骨

【反义词】:无介于怀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


典故的作文素材:(4):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献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献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献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接受欢呼。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出处】《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释读】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典故的作文素材:(5):

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

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其实,这不是什么特殊种类的食品,而是从古代闭门拒客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掌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典故的作文素材:(6):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 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了!

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也。

【释读】窍:心窍,洞。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典故的作文素材:(7):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老师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老师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老师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老师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老师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老师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老师。关羽说诸葛老师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老师。到时,诸葛老师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老师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老师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释读】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老师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老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典故的作文素材:(8):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上元诗》曰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nong)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释读】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典故的作文素材:(9):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老师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老师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老师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老师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老师,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老师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老师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老师评论》:诸葛老师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释读】开:打开,拿出;诚:诚实,真诚;布:公布,现出;公:公平,公道。开诚:敞开-怀,表示诚意;


典故的作文素材:(10):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释读】 才:文才,才华。比喻极有才华。

【出处】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d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典故的作文素材:(11):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了。史官认为石碏-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典故的作文素材:(12):

【成语】大雨如注

【拼音】( d yǔ r zh )

【解 释】 注:灌下。形容雨下得非常大,雨水像往下灌似的。

【出 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示 例 】又三日,率众诅龙潭,以激神怒,~。(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山子道气》)

【用 法】 多作分句、定语,也作谓语。

【近义词】 倾盆大雨、大雨滂沱

【反义词】:细雨霏霏


典故的作文素材:(13):

【拼音】:chē shuǐ mǎ lng

【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示例】:花天酒地,闹个不休,~,日无暇晷。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近义词】: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典故的作文素材:(14):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释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典故的作文素材:(15):

有个(楚国首都)郢(城市)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说了便写到信上举烛。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以明察为贵;以明察为贵的人,能够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 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得到了治理的方法就去治理,但并不是书信的意思。 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举无意义,可以不翻译)。

【释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典故的作文素材:(16):

【拼音】:du d r li

【解释】: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自】:《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示例】:众人见孔明~,尽皆失色。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近义词】:滔滔不绝、巧舌如簧、伶牙俐齿、出口成章

【反义词】:才疏口拙、笨嘴拙舌、支支吾吾、张口结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典故的作文素材:(17):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了我何故。

故事 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 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没有卿的实际,无法跟大夫们相比。我正为此犯愁。你为什么要祝贺我呢? 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的呀!穷,不一定是 坏事;你只要回忆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 叔向知道韩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 了这件事。最后他又说: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样贫困,就想到您已经 有了他那样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贺。不然,我只会担心,哪会再向 您表示祝贺呢? 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顿时愁云消散,向叔向行礼说: 多谢您对我的指教,要不我连自己将走向灭亡也不知道呢。

【释读】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出处】】《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典故的作文素材:(18):

【拼音】:wi yǔ chu mu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示例】: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近义词】: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反义词】:临渴掘井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典故的作文素材:(19):

【拼音】:yǎng zūn chǔ yōu

【解释】:养:指生活。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出自】:宋苏洵《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

【示例】:父亲孤身在外,无人侍奉,甥女却在家中~,一经想起,更是坐立不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四回

【近义词】:纸醉金迷、花天酒地、娇生惯养

【反义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艰苦卓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的作文素材:(20):

长孙晟,字季晟,南北朝周时洛阳人。他很聪敏,又有军事学识和本领,特别善于射箭。

北周的皇帝为子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国王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突厥国王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国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释读】雕:一种凶猛的大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续景德传灯录慧海仪禅师》: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后因以比喻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