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真谛

   中国人一向以中庸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讲究与世无争。因此,韬光养晦也成了无数人立身处世的原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餐文化的冲击,时间观念的加深,许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崭露锋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业。于是,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的事物,各有拥护者。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二十七岁的时候才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最终成就了诸葛孔明在历史上传奇的人生;北宋的苏洵,二十七岁发愤读书,四十七岁才得到文豪欧阳修的赏识走上仕途,但年龄并不能阻挡苏洵闪亮的文采,最终他成为了北宋最有名的策论家之一;曹雪芹更是韬光养晦的典范,正是有了他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问世。

  而那些崭露锋芒的新星也不在少数。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传说六岁能做诗,那首《鹅》相传就是他孩提时代的作品;曹植的《白马篇》中描写的幽并游侠儿,连翩西北驰便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少年得志的英雄模样;民国女子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到如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今天,更多崭露锋芒的少年为我们注意,80后甚至是90后的少年作家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他们的书籍总是名列前茅。

  有人说:韬光养晦,颐养天年。也有人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历史上不仅有伤仲永式的人物,还有很多庸庸碌碌,泯然众生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生存的方式呢?

  综观历史,这些人的成功,其实并不在于自己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诸葛孔明的传奇建立在自己潜心钻研,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上;苏洵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闭门苦学上。脱离努力奋斗,单单来谈是韬光养晦好还是崭露锋芒好,本身就是可笑的。

  不管是做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还是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小人物,都需要在生命中努力,才能照自己的意愿生存下去。因此,努力地做自己,这才是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