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心得


创新心得

  对于历史我觉得应持一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态度。入乎其内,则能写之;出乎其外,则能观之。

  写之之意对于学史来讲可改为思之。那么为何思呢,又如何思呢?在弄清个问题之前首先应弄清历史本身的问题。历史具有三种面貌,也正像历史人物有着三面性一样包括第一历史、第二历史和第三历史。

  所谓第一历史就是历史发生时的第一时间当事人也就是历史人物所记载下的最真实的历史经过。比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里面就是玄奘在西行求法时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编写的一部几乎无争议的史料,我们可以通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了解当时玄奘西行的每一个细节和感受。甚至当玄奘在看到戒贤法师时的每一个动作和心理活动都能够被今人所感受到,并且这些都是当事人(玄奘)的最详细最权威最毋庸置疑的记载。

  而第二历史就是像我们常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一样,是经过熟知历史的史官或是像太傅、翰林等文臣通过收集史料、笔录和采集口述等方式,再经筛选、整理、分析这些历史的背景和历史对后世的影响之后才能载入史册的历史面目。如古代有的史官为了自身利益也为了维护王权肆意篡改历史,颠倒黑白。这也导致了许多真实的史实显得谜团重重,给后人留下遗憾。正因为这些第二历史存在着许多漏洞才有了司马迁忍痛遍史记的感人肺腑的壮举。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即使是《史记》它也是第二历史,它不是没有漏洞而是避免了大的漏洞,从总体上看《史记》它仍是一部史家之绝。但是类似如《史记》中描写樊哙如何喝酒如何吃肉的动作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司马迁自己认可的历史第一面目,但是这也是司马迁根据推理和逻辑想像出来的,当然这不是事实但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最后一种历史面貌也是第三历史,指的就是野史。这一类史料常常被老百姓所熟知,像金屋藏娇的故事就是出自野史。虽然这些被称为野史但是它对我们后人了解人物性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第一历史面目,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知道第一历史真相了,除非把古人从土里召唤上来叫他们讲讲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可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味的追求第一历史面貌是不对的,说明你对历史的看法是不理智的,想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难道就是为了弄清历史的真实性吗,难道就是为了弄清什么历史阶段有什么历史人物,是为了弄清他们都做了哪些事吗?当然不是。我们之所以学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这就解决了这前提到的问题为何思。

  既有了思的原因那么应该如何思呢?我想这个问题无法解答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所以思的结果会不一样,这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有一点是不能避免的,思的大方向是不能背离道德规范的,这是最基本的了。

  我对历史的感情是从学宋词开始的,所以对历史总报有微微的伤感,也许还因为历史的流逝太匆匆总让我太过惋惜的缘故吧。不管怎么样历史在我心中是一块可以让我寻找到世间净土的唯一去处,我爱原始社会的尧舜之治,我爱商周时期的铁犁牛耕,我爱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我爱三足鼎立的战火纷争,我亦爱唐宋元明的诗词曲赋

  历史的步伐从何时停止,未来的时间又会在哪消失?我们无法控制历史也正如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有限的精力去谱写历史无限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