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在唱歌


寂寞在唱歌

  旋律凄清,歌声伤感,久久难以忘怀。

  最喜欢阿桑的《寂寞在唱歌》,每每听到阿桑的那份属于寂寞的歌声,心中总涌起一种莫名的冲动,或许是因为有同声相应的原因吧,寂寞的人听到寂寞的歌声,便会生出几分伤感与悲凉,愈加感到寂寞吧。

  我也许不了解阿桑的那份寂寞的心情,阿桑的歌声,凄美而悲伤,在我看来,这歌声是灵魂的声音,她把寂寞的灵魂写成了歌。

  寂寞?我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寂寞?是因为孤独?还是因为悲伤?

  听者这寂寞的歌声,我想,也许,我突然懂了,人之所以会寂寞,并非源于孤独和悲伤,其实,往往,寂寞来自不了解吧。

  一个人不会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会寂寞了。正如《夜宴》中的无鸾,婉后,青女。无鸾厌恶宫廷斗争,向往一份平淡,追求浮华外的那份寂静,这追求到了婉后眼中便成了懦弱,她千方百计想让无鸾坐王位,她不懂无鸾的追求。不被心爱的人了解,无鸾是寂寞的。然而青女却是无鸾的知己,她懂无鸾,那句怕他寂寞,我可以唱歌给他听中饱含了多少理解,然而命运却是无情的,最终,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得了无鸾的理解。

  如果说一个人不懂一个人会寂寞,我想,不被世人理解可能会更加寂寞吧。

  我似乎明白了海子的寂寞,老舍的寂寞,王国维的寂寞。他们都在文学上留下个光辉的印迹,他们都是艺术的大师,但却无一例外都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是什么让文学大师甘愿走向死亡?是什么让艺术大师选择了死亡?

  难道还有比死亡更恐怖的事物吗?难道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吗?

  是空虚?抑或是寂寞?

  他们在文学上发出了不朽的光芒,这光芒愈加闪耀,他们便愈加思索自己在追求什么?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思考得多了,他们甚至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究竟,活者,为了什么?去追逐利益,聚敛财富吗?不,那是庸人的做法;去追逐浮华,跟随社会的物欲横流吗?那是迷失者的迷宫。去攀登那另人仰视的虚荣吗?那不过是俗人眼中的光环

  他们感到寂寞了,他们找不到答案,找不到出路。他们将自己的寂寞融入到文字中,于是,他们写出了不朽的文字。他们找寻人生的最高境界,探求最本原的存在。

  但是,社会的物欲横流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不愿意牺牲掉自己的追求与本心,去点亮那些庸人眼中的光环,他们不能改变,于是他们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自我毁灭。

  海子,老舍,王国维,他们是寂寞的,他们感到没人了解自己。他们将寂寞写在书上,刻在碑上,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他们,是寂寞的歌者。

  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将寂寞化为对民族的拯救。就如鲁迅。

  鲁迅是寂寞的,因为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他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但是他不死心,他相信他可以改变,他选择了做一个寂寞的斗士,他将自己的寂寞化为对民族的拯救,他要用文章做武器,用自己的思想,文笔,乃至是生命,去唤醒民族的觉醒。也许,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是他却从没后悔过,面对拯救对象的麻木,他依然无怨无悔。我不理解,于是我问道:先生,你这样付出,为这些麻木的国民,值得吗?

  寂静中,先生似乎答道:只要你愿意,任何道路都是值得的。路,是由人自己走出来的。

  我回想起鲁迅的那一篇篇文章,那一味味拯救世人的,我明白了他的寂寞。

  尽管,他牺牲了,但是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是一位寂寞的斗士。

  寂寞?追求?路?

  做寂寞的歌者?抑或是寂寞的斗士?

  门外依旧浮华,这歌声却愈显寂寞。

  歌者?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