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浸竹灯笼


竹香盈笼,自然用最适宜的情怀,孕一方水土,一方人。传承流转的血脉,是不被俗尘贯穿的初衷,初春的光彩,流连在怀抱万紫千红的竹灯笼上。

晨早的培田,阳光渐渐丰盈饱满,这是一个被美好牢记的地方,周围依旧恬静。以手艺为生的曹阿姨转身入了内堂,原本晦暗的内堂因她的到来而光芒四溢。我无言的踏入内堂,相伴的孩子也竟不禁闭上了原本叽喳的嘴巴。来学做竹灯笼的。导游姐姐甜甜的笑,眼眸中满是对这里的崇敬与稠如蜜的爱恋。曹阿姨会意的笑了笑,浅浅的梨涡荡漾。来,一人八条。她说罢,转身取竹一把。我们这才发现,屋内绿意盈盈,暗暗生香。

这竹条,易折但柔韧感强,竹笼要的是一个整体,不仅仅是好的样貌,竹架也要均衡雅观。不能燥,不能急,要慢慢地做出一个来。柔绸般细腻的话语萦绕心尖,带着一种以柔克刚的七夕,那是手艺人独有的。持一条竹,手秉两端,顺着标了记号处小力弯折,直到浅浅的竹毛随着力的加持层层绽开,几番细小弯折,是一个不错的竹框。取一条极细的棉绳在两端紧缠慢绕,手指难免会被勒出深深一道痕,曹阿姨却巧手快绕,线条一跳一跃,紧密的排列,尽显一番干净简洁,她做的竹框,每一折都恰到好处,凝结着一番沉着。不知多少夜的操作,才能点明心中的执着和痴爱!无解。在此时,我只能看见曹阿姨眼中如痴如醉的深情。

做好的竹框两竖两横,骨对着骨,身应着身,缠绵的风带来无数清新。我们将每个关节处结上绳,指尖辗转,白绳悠悠,竹香,变成了无处安放的奢侈香气。突然间虫鸣雀跃,曹阿姨剪纸的刷刷绳如琴弦轻扫,一袖清风席卷,叮咚的声音汩汩,镂空的红纸上彩蝶飘缱,水车轮轮,莲花怒绽,是一盏丰收的甘露。竹架已成,取一条硬竹折入中央,钉一板木块,竹灯笼少了塑料的冷,多了些山中高人的仙风道骨之味。

糊纸,糊纸啦!这时天色已不早,门前还不时有老农牵着黄牛或抱着公鸡悠游地走过。曹阿姨揉揉酸痛的肩,助着我们将那薄如蝉翼的宣纸糊上,红绿为顶,剪纸为身,似一曾流芳百世的轻纱蒙上。中置一盏红油蜡烛,灯光透过细腻的纸,不浓不淡的浸没了周围的人。

夜晚万物生晖,星河如织,一切都一派祥和,只是多了些休憩的倦意。黑夜与烛光,如油彩般喷洒在我们身上,石子路两旁是莲花池和稻田,漆黑中,这两样东西是嗅一嗅气味就能辨认出来的。一路上灯光飞溅,星光点点,暖暖的,像曹阿姨的梨涡,荡漾荡漾。

几十年如竹叶生香,一方人育一脉传承。她说,我无愧,手艺在,情永在。